
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,引导学生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,建设绿色乡村政策号召,7月5日,信息工程系“三下乡”志愿服务队抵达第五站: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。
上午九点服务队来到了市民中心稻改馆,大家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历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,认真观看“回望·水患频仍”“铭刻·稻改记忆”“再造·鱼台辉煌”三个篇章,重温57年前鱼台人民在县委领导下战天斗地、负重奋起的丰功伟绩,感受稻改精神支撑下鱼台县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。大家深刻感受到:稻改精神是先辈们用热血凝结而成,用担当浇筑而成,通过“稻改”一改鱼台贫困的面貌,在这物质富余的时代,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,重拾“稻改”精神!
“稻改精神”的内涵主要概括为十六字:“居弱图强,同心同德,艰苦奋斗,拼搏奉献”。还了解到鱼台县有这样一个人物,他“以地为纸,以稻为墨”,5年来,68岁的宋克亮已经在“鱼米之乡”鱼台的稻田里创作了20多幅“稻田画”,从十几亩一幅的“小试牛刀”到上百亩一幅的“鬼斧神工”依靠着这些稻田美景建成的鱼台县王鲁镇稻田画生态观光园,已成为鱼台生态旅游的对外名片,稻米衍生出的乡士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。
电商助农、科技帮农,为乡村打开“振兴门”,下午1:30志愿服务队员们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电商培训讲解,宣传乡村土特新产品,利用新媒体宣传国家对乡村环境改善的成就,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。感受乡村风俗,希望带动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发展。
为推广无人机应用,促进科农结合。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们讲解了无人机的使用方法,从遥控器的介绍,无人机的起飞与降落,到飞行无人机的注意事项。一方面提升了镇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,推动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;另一方面积极宣传科学理论,传播先进文化,推广无人机应用,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在王琳炜老师的带领下,志愿服务队还开展了推广普通话活动,以短视频、图文解析、朗读演示等形式,介绍了在地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实际情况,在提升当地居民语言文化素质的同时,也助力同学们深入了解乡村实情,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。
经过本站的学习,志愿服务队们领略了鱼台县的发展历程,体会了改革创新一路向前的峥嵘年代与巨大蜕变。同学们一致认为“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是‘稻改精神’的核心精髓。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,学习和传承‘稻改精神’,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。”
通过此次参观,锻炼了同学们在面对新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能够有胆识,有魄力去独当一面,勇于创新,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弘扬正能量,永远跟党走,希望信工学子能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强大力量,新时代新征程,作为新时代青年,把鱼台的开拓进取、改革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。
下载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