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,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,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,具有很强的政治性、思想性、指导性,为我们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。教育督导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。深入学习,提高政治站位。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实践要求,深度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,准确把握教育强国“六大特质”、理解“五个重大关系”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。对标谋划,强化使命担当。“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,事关教育强国成败。”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,聚焦“五大战略任务”落实,聚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握中国特色本质要求,突出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,坚持系统思维、破立并举、守正创新,谋划构建中国特色、分级负责、多元协同、世界先进的教育督导评价新体系,以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,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深改提质保底。
聚焦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之重,调整重塑高等教育评估。一是以制度化评估支撑项目化评价,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、科技自立自强“不限高”。面向中国特色“双一流”建设、卓越工程师培养、8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等专项,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,坚持放权松绑与目标达成相统一、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、国内对标与国际比较相呼应,突出质量、特色、贡献综合评估价值取向,构建符合中国实际、利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的高校评价标准;改进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评价办法,探索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,加大国际比较研究,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;完善博士论文抽检办法,调整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评价标准,扭转专业学位学术化倾向。二是以常态监测支撑专项评价,服务分类推进高校改革、扩大优质本科资源供给“有突破”。AI赋能教育评价改革,全覆盖、常态化开展学校、学科、专业发展变化监测和“画像”,强化预警功能,保障兜底达标,支撑专项评价,让评价结果裁量权“回归”政策制定、制度运行、资源分配、改革建设主体,分类服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、优化设置;改进对行业特色型高校评价办法,将就业状况纳入综合研判,支撑面向新质生产力人才供需适配机制建设,引导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不同领域、不同“赛道”发挥优势、追求卓越、办出特色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,扩大优质本科资源供给。三是以行业用人评价支撑教育育人评价,服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、坚守职教办学基底“不动摇”。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分别开展评价,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组织,行业部门牵头,行业组织、领军企业、产业聚集区域联合实施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,跳出教育评教育,促进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,以评价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支撑。